36个基层改革典型案例。其中,“花都区念好基层医疗改革‘强活稳’三字诀护航群众健康”入选“城市更新改造及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改革”案例。
案例内容:广州市花都区持续深化三级医疗卫生体制机制改革,探索出“区强、镇活、村稳”的基层医改模式,有力推动区域医疗卫生资源扩容提质和均衡布局,实现“小病不出村、中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区”。2023年成功入选“广东省基层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综合试验区”,相关经验在中央政研室《学习与研究》刊发。
近年来,花都区深入实施“创名院”“育名医”“建名科”“三名”工程,念好区级医疗卫生“强”字诀。推动区人民医院、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区妇幼保健院(胡忠医院)3家三甲医院成为区域医院品牌;引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花都院区,建设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花都院区,谋划广东省中医临床研究院花都院区,不断充实优质医疗资源。全面推行电子病历、试点开展全场景就医刷脸无感支付服务,试行5G+智慧急救全流程一体化信息平台,提升患者就医体验。
先后引进高层次人才33名、国家及省市重点专科带头人59名,柔性引进专科带头人72名;高水平建设胸痛、卒中、创伤救治、危重新生儿救治、重症孕产妇救治等“五大中心”,以及脑病科、肿瘤科、重症医学科等3个国家重点专科和中医老年病科等8个省重点专科及肾病泌尿学科等9个市重点专科,区人民医院消化病学科、肾病泌尿学科入选广州市重点学科,是唯一拥有广州市重点学科的区属医院,有力提升专科能力水平;2024年区级公立医院门诊和住院患者满意度分别提高到90.70和89.58分,医务人员满意度为95.55分。
与此同时,念好镇街卫生院“活”字诀。通过建立健全医疗集团及专科联盟紧密协作机制,确保区三甲医院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至镇街卫生院及村卫生站。设立医学检验、远程心电、消毒供应、物流配送、放射影像等五大资源共享中心,实现全区医疗卫生机构检查、诊断共享联动。
按总面积不少于100平方米、统一设置“六室一房一卫”功能分区、统一配备诊断床等19种基本医疗设备的标准化要求,投入1200万元,推进卫生站标准化建设,有效地提高了195个卫生站就医诊疗基础条件;建立健全三级中医服务网络,实现全区基层医疗机构中医馆全覆盖,中医药适宜技术提供范围超6类10项,中医诊疗人次占比超35%。
投入3000多万元建设区域全民健康平台,推动村社卫生站、镇街卫生院、区医院信息互联互通,实现信息支撑普及化。2022年花都区全民健康信息平台通过国家医疗健康信息区域全民健康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四级甲等的测评,成为全省第三家、广州市第一家通过该等级测评的区县级单位。
全面开展“五好”镇(街)公共卫生委员会建设,推动基层层面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服务能力持续提升,新雅街、花城街、花东镇获评2023年度广州市“五好”公共卫生委员会“优秀”等次,花山镇卫生院、花东镇中心卫生院连续3年入选全国乡镇卫生院百强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