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庆市九龙坡区渝州路街道,一座造型酷似红色货车的建筑格外醒目。这里是九龙坡区新就业群体综合性友好服务阵地——“三司一员”党群服务中心。它是货车司机、网约车驾驶员、快递员等新就业群体的“友好驿站”,更是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推动新就业群体融入城市发展的生动实践。
“以前跑车累了只能在车里眯一会儿,现在驿站能洗澡、吃饭、休息,就像‘移动的家’一样贴心。”货车司机王师傅的感慨道出了众多新就业群体的心声。九龙坡区常年活跃的新就业群体近8万人,大量货车司机、巡游出租车司机、网约车司机及快递员、外卖员等聚集在杨家坪、陈家坪、石桥铺、奥体中心等商圈周边,“吃饭难、喝水难、休息难、如厕难”等问题曾是他们的共同困扰。
2024年以来,九龙坡区深入贯彻落实习关于“加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锚定“场景友好、人际友好、治理友好、未来友好”目标,精准对接新就业群体错峰就餐、临时休憩、充电补给、子女托管等多元化需求,打造了集生活服务、诉求响应、行业服务、党建引领于一体的一站式服务阵地3个。
走进“三司一员”党群服务中心,红色货车造型的建筑外观与“渝路同心”党建品牌LOGO交相辉映,象征团结勤劳的“红心蚂蚁”IP形象传递着温暖气息。在2000余平方米的空间内,20余项服务功能科学布局,形成了覆盖新就业群体工作生活全场景的服务网络。
生活服务专区内,物美价廉的“友好食堂”每日错峰供应五荤五素一汤一水果自助餐,充电站配备36把充电枪(含2把超充枪)日均可服务新能源车辆300余辆,24小时开放的淋浴间、洗衣房配备5台洗衣机和2台烘干机,让奔跑在路上的新就业群体“渝路清爽”。健康关爱专区联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周定期安排全科医生驻场,提供血压、心电图等9项检测,数据实时接入“健康云档案”;理疗室以低于市场价的优惠提供肩颈护理服务,缓解长期驾驶导致的劳损问题。智慧服务专区引入驾驶人自助体检机,30分钟内即可完成年检换证全流程,政务公开角实时更新交通政策文件,读书阅读角精选书籍涵盖党建理论、行业知识等9大类别200余册,满足群体学习需求。休闲互动专区设置台球桌、标准半场篮球场及亲子活动区,既为司机提供放松空间,也为孩子提供暑期托管阵地。
“服务中心能长期高效运转,关键在于构建了‘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多元协同机制。”九龙坡区交通运输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建设阶段,重庆登途驿站企业承担场地改造、设备购置等“硬件”建设,政府部门则负责规划设计、文化建设等“软件”打造;运营阶段通过充电收费、餐饮微利、场地合作等市场化方式,实现“以服务养服务”的可持续循环。
这种模式不仅降低了政府投入压力,更提升了服务专业性。例如,理发服务采取“10元快剪”模式,8元归理发师、2元用于场地维护;理疗服务通过“空间换优惠”吸引专业机构入驻,既保障服务质量,又让利于群体。
诉求响应机制的完善进一步增强了群体归属感。由7个部门联合设立的“司机投诉处理专班”,形成“收集—调解—跟踪”闭环,累计化解劳资纠纷、事故赔偿等案件177起,平均维权周期4.29天,满意率达95.12%。如今,这座红色货车造型的服务中心,已成为九龙坡区温暖新就业群体的“城市灯塔”。
“作为党员,我不仅在这里找到了组织,更找到了参与城市治理的新途径。”网约车司机党员李师傅说。“三司一员”党群服务中心与两个网约车党支部、三个货运党支部、一个快递党支部开展联建,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活动强化思想引领。
在党建引领下,新就业群体正从“被服务者”转变为“治理参与者”。依托“小哥来了”“九龙诚运通”等平台,他们化身“城市网格员”,通过“随手拍”反馈道路隐患、卫生死角等问题300余条;“迎新码”助力流动党员归队、员工入会和志愿服务,培育志愿者和移动网格员1700余名,选聘食品安全义务监督员30人,社会价值有效彰显;全区选树先进典型32名,其中获评全市劳模1人、中国好人1人、全国最美家庭1个,更激发了群体的职业荣誉感。
九龙坡区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强与区级部门的沟通对接,持续拓展服务阵地,丰富友好服务功能,通过强化政务服务、举办友好活动、谋划暖‘新’项目等措施,让党建‘软实力’真正转化为城市治理的‘硬支撑’。”


